- · 《荣宝斋》期刊栏目设置[04/09]
- · 荣宝斋版面费是多少[04/09]
- · 《荣宝斋》投稿方式[04/09]
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论文_“书从印入”的历史考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二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 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四 概念界定 第一章 印章与书法的关系 第一节 印章文字与书法的形式分析
文章目录
摘要
ABSTRACT
绪论
一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
二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
三 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与创新点
四 概念界定
第一章 印章与书法的关系
第一节 印章文字与书法的形式分析
一 印章文字与书法之共通性
二 印章文字之特殊性:介于书法与图案之间
三 印稿设计:书印互动的实验过程
第二节 历代印论中书印关系的演进
一 书在印先
二 驱刀如笔
三 书从印入,印从书出
四 印外求印
五 注重刀石效果——独立审美价值的发现
第二章 清中叶以前“书从印入”现象的历史梳理
第一节 玺印影响文字形态之滥觞——缪篆
第二节 宋元时期的习篆风尚
第三节 明末清初文人篆刻对书法创作的影响
一 对破体书法的推进
二 碑学书法的先导
第三章 清中叶至民国“书从印入”的群体研究
第一节 清中叶至民国“书从印入”的现实基础
一 清代学术与尚古思潮
二 印章与碑学
三 篆刻艺术的繁荣
四 篆刻字书、印谱与出版
第二节 清中叶至民国“书从印入”的图像分析
一 气韵:纯乎金石,发于笔墨
二 篆法:缪篆入书,几何构形
三 刀法:冲切入笔,刀笔相融
四 章法:顾盼有情,浑如一家
五 小结
结语
一 本次研究工作的总结
二 后续研究内容的展望
参考文献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
致谢
文章摘要:文人篆刻发展史上,“书从印入,印从书出”的理论影响深远。对此,人们往往以“印从书出”概而论之,鲜少对“书从印入”有所关注。回顾历史,篆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,同样为书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。尤其在清中叶以降书印风格高度融合之际,书印双方必然相互影响,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。在此背景下,笔者试从“书从印入”的角度对书印关系作进一步探讨。基于对印章文字准图案性特征的揭示、印稿设计作为书印互动关键一环的认识,以及有关书印关系发展脉络的总体把握,笔者发现宋元时期已见篆刻对书法的影响,最早可上溯至秦汉玺印对文字形态(缪篆)的塑造。本文随后以清中叶至民国时期的相关考察为重点,通过对丁敬、蒋仁、邓石如、伊秉绶、陈鸿寿、吴昌硕、黄牧甫、齐白石、王福庵等人的群体研究,认为篆刻在气韵、篆法、刀法与章法四个层面对书法皆有显著影响。在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方面,随时间发展亦有不断加强的趋势。与此同时,“书从印入”的创作意识也逐渐由不自觉走向自觉。笔者提出,“书从印入”不是书法篆刻史上的偶然现象,而是伴随文人篆刻的发展,书印互动日益加强的逻辑必然。
文章关键词:
论文DOI:10.27312/d.cnki.gshsu.2020.000632
论文分类号:J292
文章来源:《荣宝斋》 网址: http://www.rbzzzs.cn/qikandaodu/2021/1110/433.html